靠发底薪月入十几万,起底私募圈“职业骗底薪”团伙 月入在多家私募机构任职
近年来,底薪底私私募行业“流窜”着这样一批人:他们不停应聘销售岗位,月入在多家私募机构任职,募圈每天汇报工作却不开展实际业务,职业靠着多家私募发的骗底底薪轻松月入十几万元,多位私募人士称之为“职业骗底薪”。薪团
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,底薪底私近年来数百家中小型私募遭遇了“职业销售诈骗”,月入部分机构损失金额超百万元。募圈据悉,职业目前经济犯罪侦查警察已将部分相关人员抓获,骗底4月6日上海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,薪团通报首例“套路应聘”诈骗案的底薪底私情况。
“职业骗底薪”团伙固然需要严惩,月入但中小型私募也需反思合规意识薄弱的募圈问题。多位业内人士表示,为了扩张规模大批量招募市场销售团队无可厚非,但在招募过程中,私募需注重合规风险的把控,切莫“贪小便宜吃大亏”。
严查:警方已统一接收报案材料
“今天和警官沟通了解到,警方已经抓捕羁押了十几名‘骗子’,大家有曾经被骗的证据资料可以联系警官。”3月下旬,私募人士李享(化名)在一个微信群中的一段话,引发了不少机构的关注。
记者发现,李享所在的微信群名为“反职业混底薪联盟”,群中成员多为初创型私募创始人或者合伙人,而且他口中的“骗子”正是“套路应聘”诈骗团伙。
李享坦言:“2020年,公司为了扩大规模招聘了20余位销售人员,不过签订劳动合同后发现,这批人平时几乎不见人影,日报每天倒是写得很详细,还偶尔会带客户来公司,但最终却一单业务也没谈成,离职也很爽快。与同业的人交流才发现很多私募机构也遇到过类似情况。”
“我们之所以建微信群,主要是这两年骗底薪的‘骗子’太多了,这次警方抓捕相关人员是非常大的进展,我们这些受骗私募都积极提供了证据。”李享一边说着,一边向记者展示了为收集证据建立的微信群。
记者获悉,3月28日晚间,上海某经济犯罪侦查支队警官已完成报案材料的统一接收。4月6日,上海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,警方在发现专业诈骗团伙可疑行为后,便组成专案组进行案件侦查,迅速将犯罪嫌疑人抓捕。此犯罪团伙通过针对性伪造简历,培训团伙成员面试,伪造冒充高净值客户签订意向合同等方式骗取底薪,屡屡得逞,犯罪金额达5000余万元,被骗单位目前已有300余家。
嚣张:部分私募遭遇“上门讨债”
除了骗底薪,相关团伙在还会通过“上门闹事”、举报、劳动仲裁等方式扰乱私募机构正常运转。
“这帮人把我们公司前台的小姑娘都吓哭了,客户也不敢来!”上海一位初创私募创始人陆云(化名)提起骗底薪团伙,颇为愤慨。
据她回忆,2021年11月公司陆续发现了一些销售人员“钉钉”打卡作假、兼职其他公司的行为,因此拒绝支付此类员工的部分工资。但拒绝支付工资后,即2022年1月开始,骗底薪团伙成员便多次来公司吵闹,要求发放工资,针对此事公司曾两次报警。
“与此同时,骗底薪团伙成员还申请劳动仲裁,甚至向上海市劳动监察大队等部门举报,影响公司正常营业,最后不管是劳动仲裁庭人员还是调解中心老师,均给出付一定工资缓解矛盾的建议,因此公司只能向其支付部分工资。”
另一位私募创始人也遇到过类似情况。该创始人2021年曾在社交平台提供了一份骗底薪团伙的可疑人员名单,希望给同行“提个醒”,但该名单发布后,骗底薪团伙不久便找到私募机构办公地点,在会议室与其激烈争吵,其中一位女性成员更是以跳楼威胁该创始人发布相关声明,以确保自己能够继续应聘其他私募机构。直至警察到场,双方激烈争吵才结束。
此类“骗子”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取应聘机会的?多位私募人士透露:大多数人是通过线上招聘平台联系到私募的,但很多招聘平台并不会对他们的从业经历进行充分地背景调查,这一定程度上为其行骗提供了便利。
反思:私募人才招募“该省的不能省”
“职业骗底薪”相关人员落网固然有助于优化私募营商环境,但与此同时,私募自身合规意识的提升或许才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。
分析具体案例可知,骗底薪团伙之所以能够顺利在多家公司同时任职,免缴社保是必不可少的要素。上海市公安局在4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,一些用人单位因省掉社保支出的“占便宜”心理造成了其实际上的损失。
可见,私募尤其是初创型私募,“为了省钱”使其降低了风控底线。
“如果员工要求不缴社保,那么小私募也不会强制要求,毕竟能节省一部分开支,这就给同时任职多家私募的人提供了操作空间,所以对于私募来说,后续在合规层面还需要更加严谨。”沪上一位私募人士直言。
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沁鑫表示,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二条,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,逐步实行社会统筹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,缴纳社会保险费。“也就是说,签订劳动合同后,缴纳社保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法定义务,不以用人单位或劳动者的不缴纳意愿而得以免除。”
一位有过类似经历的私募创始人也透露:“有些销售人员面试的时候说自己有从业资格证书,但是公司想给他在协会备案时发现他还有一门科目没考过,无法备案,这时候私募为了留住人才,可能会选择先签合同,然后等他拿到资格证书再备案。这就导致私募很难在备案前发现销售人员同时就职于其他公司,也给了他们‘钻空子’的空间。”
多位老牌私募人士提示,私募为了扩展规模而大批量招募市场销售团队可以理解。但合规底线是私募的生命线,人才招募、策略运转等方面均须严格把控风险。其次,须重视市场销售团队的专业性,过度追求规模的过程中忽视投资人适当性问题将暗藏风险,把投资人利益放在首位,才是私募“活下来、跑得远”最根本的法则。
(记者 马嘉悦)
标签:骗底薪|私募责任编辑:陈子汉 陈子汉【靠发底薪月入十几万,起底私募圈“职业骗底薪”团伙 月入在多家私募机构任职】相关文章:
- 1首批养老专业本科生毕业,他们的就业形势如何?
- 2水产料销量全球第一的海大,向他赠送了一面锦旗……
- 3黑变红枣枣皮类黑精的提取与稳定性研究(六)
- 4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应用的研究
- 5“五一”宁波站计划增开29趟列车!这些方向还能“捡漏”
- 6保护红树林!湛江市雷高镇探索红树林耦合发展之路
- 7黑变红枣枣皮类黑精的提取与稳定性研究(九)
- 8防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(二)
- 9市审计局以高质量审计护航乡村全面振兴_
- 10土壤环境监测中现场采集与实验室分析控制
- 11污染场地环境土壤监测点位的布设
- 12新乡市地下水质量变化趋势分析与研究
- 13全市校园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
- 14广州打捞局获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
- 15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治疗效果
- 16浅谈食品安全未知化学性风险快速筛查
- 17清明小长假出行,文旅部提醒广大游客注意这四点
- 18新乡市地下水质量变化趋势分析与研究
- 13.5%时代或将结束!这类产品火了 释放什么信号?
- 2重组漆酶降解黄曲霉毒素B1分子对接分析及产物结构解析(四)
- 3广州打捞局获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
- 4丘陵地区农田土壤信息监测系统的研究(一)
- 5全国先进工作者王帅 :躬耕杏坛三十载 甘做教育燃灯者
- 6利用历史监测资料分析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——以攀枝花市钒钛产业园区为例(二)
- 7土壤水分含量和光照强度对青海云杉光合特性的影响(二)
- 8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研究进展(一)
- 9六安:消费品市场量足价稳
- 10土粒的粒级和土壤的质地(六)
- 11湛江3000亩马铃薯大丰收,客商云集采购忙
- 12高海拔地区血液净化中心设备规范化管理策略
- 13为受灾群众送去“冬日暖阳” 全国各级个私协会为甘肃积石山地震灾区捐款捐物超2亿元
- 14细辛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(一)
- 15黑变红枣枣皮类黑精的提取与稳定性研究(二)
- 16传承700年的古井烧鹅,正在飞出江门走向世界
- 17中国消费者协会: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
- 18高海拔地区血液净化中心设备规范化管理策略